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文化 > 文壇往事
投稿

西鄉出了個張建之

2018-11-15 09:14:08 來源:安徽網庫 作者: 責任編輯: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左邊是張建之過繼的兒子張義緯,右邊是張義緯的哥哥張義經。因為張義緯耳朵聽不見,所以都是由張義經講述。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張建之曾經就讀的三育中學舊址。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高劉鎮民國時屬合肥西鄉,是廬州最早出現革命火種策源地之一。烈士張建之于1902年誕生在一個名叫張孵坊的村莊,他曾就讀于合肥三育中學,中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又隨老同盟會會員張樹侯讀私塾。1924年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4月,張國燾到皖西根據地,推行極“左”路線,制造“皖西事件”。1932年初,張建之被殺害。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一、鄉親眼里的小書生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一個風和日麗的秋天,我們專程來到烈士的家鄉,與烈士的親屬和鄉親一起回味遠去的歲月。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提及張建之,高劉的居民們大多略有所聞。高劉鎮的領導告訴我們,張建之是高劉的榮耀,但可惜的是已經去世很多年,僅有的一個女兒張義英也已去世,因此,張氏家族在修繕家譜的時候,將其七弟張兆昆次子張義緯過繼到其膝下承嗣。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為了盡可能了解到最真實詳盡的信息,在高劉鎮的領導的幫助下,我們采訪到了張建之七弟的兒子,如今都已是耄耋之年的張義經與張義緯兩兄弟。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在伯父過世的時候,我還沒有出生,所以很多相關事跡也都是聽家中母親說起,時間一長,也便算是耳熟能詳了。”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據老人們介紹,張建之生來性格活潑,社會交往和興趣愛好非常廣泛,同時又有很強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愛墨守成規、循規蹈矩的生活,反抗一些老舊的思想與枷鎖。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張義經說,他的父親那一輩有七個兄弟,雖然是個物質條件較為貧瘠的年代,但是由于家里田地不多,這樣的家庭勞動力算是充足的,所以伯父張建之與自己的父親作為家中最小的兩個兄弟便可以去讀書識字。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剛開始是跟著村里的老秀才一起讀私塾。據我父親說,伯父在念私塾的時候可是個十足的小霸王,當然不是說他不學無術、游手好閑,而是伯父的交往能力很好,愛活動,性格大氣,成績又是一等一的好,所以同學們都愿意服他。”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當時私塾教的書本都是儒家的《四書》《五經》之類的東西,幾年之后便就學完了,之后也沒有新的知識,于是兄弟二人便從私塾退學。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伯父聽說合肥有個教會學校也就是三育中學(即今天的南門小學),便又申請進入了三育中學學習,幸運的是,教會學校收取的學費十分低廉。在三育中學,伯父與父親第一次接觸了西方文化,并開始學習英語。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二、積極投身革命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張義經、張義緯兄弟二人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之中。他們繼續介紹說,中學畢業以后,伯父和父親兄弟倆一起回到了家鄉。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張建之是一個非常熱愛學習的人,即使回鄉了,也在四處打聽繼續學習的地方。當時,正好張樹侯在為自家子弟辦私塾講學,張建之輾轉得知便毛遂自薦,但張樹侯并沒有馬上答應,而是要求他寫一篇作文試試看。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張建之并未心灰意冷,回到家后不僅完成了張樹侯布置的作文,而且又多寫了兩篇。先是白話散文,后又被其翻譯成了文言文和英文。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張樹侯閱后深感其才華不凡,便接納了他。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這也是伯父走上革命道路的開端。”張義經感嘆道。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這里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張樹侯,因為他是影響張建之走上革命道路第一人。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這位老同盟會會員生于1866年,卒于1935年,安徽壽州人,是位辛亥革命元老。他與柏文蔚、孫毓筠創辦“強立學社”,倡言革命。1903年曾參與在安慶謀劃起義,后與柏文蔚等人一起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后因政局混亂,遂退居鄉里,潛心教書、做學問。著有《書法真詮》、《淮南耆舊小傳》、《晚菘堂詩草》等。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在張樹侯的熏陶下,張建之慢慢地了解到了革命思想,隨后又在張樹侯的推薦下進入了湖北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漸漸地,革命思想的種子在張建之的心中生根發芽并茁壯成長。1926年,張建之在武漢軍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1927年,汪精衛發動了‘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伯父和同鄉谷隅三從湖北回來,與中共合肥黨組織聯系后,以國民黨合肥縣第五區農民協會整理委員會的身份到雷麻店一帶開展黨組織活動,又建立了西鄉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和領導的農民協會。”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我們問張義經,張建之是張孵坊人,為什么選擇雷麻店去開展活動呢?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據我父親說,當時家里有個堂兄弟在雷麻教私塾,對那邊情況很了解,同時又都是熟人容易隱藏,不顯眼,更不容易被人發現。而同樣在私塾教書的人,還有一個與伯父一起就讀于張樹侯私塾中的同學徐夢觀,同樣是一個思想激進的年輕人,與伯父算是志同道合。”張義經解釋說。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三、回鄉發動群眾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為了采寫烈士張建之的革命事跡,我們特意到合肥市圖書館查閱了相關資料。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根據相關記載,通過張建之和谷隅三的介紹,徐夢觀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成立合肥西鄉第一個黨小組——中共雷麻黨小組,張建之任組長。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隨著活動的順利開展,農協人員也在逐漸擴大。不久,雷麻、焦婆店、高劉集等地也相繼成立了農協分會。此外,黨組織與農協還開展了武裝運動。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1928年,合肥西鄉遭受了嚴重的災害,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張建之等領導群眾反對苛捐雜稅開展了扒糧運動,擴大了黨的影響。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這也在張義經的講述中得到了驗證。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據我父親說,在我家的老房子那里經常召集開會,并且配有幾十支槍。一方面為了抵抗反動勢力,另一方面是為了抵擋土匪。伯父非常重視武裝建設,一行人便經常一起出去練槍,找個空曠的地方拿樹當靶子。當時為了配合皖西暴動,伯父便組織農協會員參加起義,在六安活動失敗后伯父身份暴露,接受黨組織安排,回鄉隱藏。”張義經繼續介紹:“回鄉后,中共合肥縣委成立,伯父就擔任了縣委宣傳部長。第二年春天,被調去了皖西地區任中共皖西特委宣傳部干事、特委秘書長以及黨報委員會委員,參與了《火花》、《紅旗》黨報的編輯工作。”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回憶起伯父的革命業績,張義經的眼神既欽佩又自豪。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后來張國燾到皖西革命根據地,制造了皖西事件,1932年,伯父也在金寨那邊犧牲了。”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老人深深嘆息,眼眶里已經濕潤。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回憶是痛苦的,盡管時間已經過去80多年,但烈士的形象仿佛活生生地呈現在眼前。090安徽網庫 地方門戶新聞站

文章來源:安徽網庫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安徽網庫”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安徽網庫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新聞熱線 技術服務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安徽網庫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9 皖ICP備19011896號

皖公網安備 34010202601110號

国产高跟鞋丝袜在线播放|小泽玛丽av无码完整版久久|you jiz zz com无码一区二区|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亚洲另类文学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