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北京一家企業工作人員(左一)正在2018全國雙創周北京會場展示自主研發的類腦芯片,它具有高計算力、高多任務并行度和較低功耗等優點。記者 賀 勇攝
據路透社10月29日報道,美國商務部29日稱,已將福建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晉華”)列入不能從美國企業采購部件、軟件和技術產品的“實體名單”。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29日報道,在美國商務部采取上述行動之前,去年12月美國最大的存儲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公司在加州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晉華竊取了該公司的技術。晉華隨后于今年1月在中國福建省的一家法院起訴美光科技公司并贏得了一項臨時裁決,導致美光部分產品在中國暫時禁售。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0月31日報道稱,特朗普政府擔心,中國公司制造的廉價芯片將會充斥美國市場,從而威脅到美國芯片生產商的生存能力。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稱,晉華生產能力的擴大很可能得益于“源自美國的科技”。羅斯說:“當有外國公司涉及抵觸我們國家安全利益的活動,我們就會采取強力行動來保護我們的國家安全。”
報道還稱,中國政府通過“中國制造2025”計劃推進半導體的國產化,據知晉華獲得中國官方的大量注資。分析認為,在中美爭奪高科技領域的技術主導權之際,此事將成為新的爭議點。
專家解讀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王 勇
近期,美國政府對中興、晉華等中國科技企業予以高頻度、重力度制裁,事件性質漸趨越出貿易領域。
美方的意圖明顯且具有針對性。從此前的中興,到現今的晉華,美方均劍指“中國制造2025”。而從“301調查”,到美對中國加征關稅清單,更是劍指這一計劃中十大重點領域。
從長遠看,美國或有深遠企圖,即不斷升級貿易戰,使之擴大化、持久化,甚至出現中美經貿局部“脫鉤”的傾向。少數貿易保護主義者企圖以提高關稅、限制技術轉讓等政治干預手段切割中美經貿互聯。
就當前看,在擬定的G20峰會中美兩國領導人會晤臨近之時,不排除美方企圖借此增加談判籌碼。
焦慮中的美國頻揮大棒,其方式主要有二:一是將常規貿易問題安全化。其表征為將“國家安全”作為主打牌,將中國定位為主要的威脅來源,進而將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的技術合作、貿易投資指控為對美國家利益的損害。二是將中國科創努力夸張化。其表征為臆想中國在部分關鍵技術領域崛起的新勢力可能在未來數年取代美國占據的技術制高點,以制裁減緩中國技術創新步伐。
美國大打貿易戰可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對中國而言,此舉直接侵害經濟利益,損害技術進步,影響就業與社會穩定。對地區和全球經濟而言,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和“美國優先”原則成為新的不穩定因素。
而對美國自身而言,持續推演貿易戰無異于拿自己開刀。其直接影響是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同時,物價漲幅與工資增幅的不對等,也將加劇美國當前的階級矛盾和地區差異,激化社會矛盾,轉為社會不穩定因素。而作為美國上市公司主力的跨國公司,在貿易大棒下縮減中國市場份額,也必然會對美國整體經濟造成沖擊。
美國以技術封鎖作為貿易戰新打法,恐將事與愿違,或可使中國科技創新企業獲得促發展的新機遇,即更堅定地走自主創新之路,擺脫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
在此過程中,需注意兩點:第一,就全球供應鏈而言,“中國制造”尚處于中低端位置,還需爬坡邁坎向前進。故而,需要完善人才隊伍建設、推動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同時,規范市場競爭,鼓勵關鍵技術企業長線投入、長線發展。
第二,應堅持科技創新的方向不變,堅定自主可控的信心不變。從兩彈一星,到航天技術,過去的歷史和現在的事實都在證明:美國的技術封鎖是徒勞無功的,而中國的前行信心是堅定不移的,前行收效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的創新崛起乃大勢所趨,縱有疾風,仍為勁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