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近日披露的信息顯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已有超過10家房地產企業發行境外債券。同時,今年以來,境內房企已公告計劃發行的海外債券總額同比上升約105%。房企為何要大量進行境外融資?這會成為房企的主要融資方式嗎?
房企境外發債規;驅⒗^續上行
一位花旗銀行高級投顧說,銀行負責海外融資業務的員工近來成了銀行里最晚下班的,因為現在很多企業都開始主動問起海外發債。
數據顯示,截至5月22日,年初以來境內房地產企業已公告計劃發行的海外債券達61只,發行總額超過24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上升105%左右。與此同時,今年前4個月,房企到位資金增速低至2.1%,其中,國內貸款增速和個人按揭貸款增速雙雙出現負增長。
在國內融資環境有所收縮的情況下,境外融資成為房企比較好的選擇。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部分房企境外發債的規?赡軐⒗^續上行,F在大部分企業資金壓力比較大,而且如果在國內想通過一些其它的信貸形式來融資,一方面是資金額度受限,另一方面是資金的成本也有明顯的上升,所以很多房企現在在選擇境外融資方面比較積極。從目前的預期來看,后續一些企業在境外發債的規模還會有繼續上行的可能性。
境內融資仍是房企核心融資來源
有房企高管說,今年房企最困難的就是資金,很多資金成本已經超過15%,但是依舊有很多投資方不愿意出錢。
相比之下,2018年至今房企海外發債平均6.67%的成本似乎就顯示比較“劃算”。但也因為房企借道海外融資“儲糧”動作頻發,使得市場上出現一種觀點,認為境外融資有成為房企最主要融資方式的可能性。張大偉說,境外融資仍然是境內融資的補充方式之一。首先從企業的選擇看來,只有中型以上的房企才有境外融資的可能性。另外,境外融資的總額度在整個房企的融資額度里占比非常少,幾百億美元的資金折算成人民幣才一兩千億,而現在銷售規模超過百億的房企已經有幾百家了,最大的房企一年的銷售額度已經達到了五千億這個級別,所以企業的核心融資來源肯定還是國內。
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近日聯合下發通知,重心是嚴格防范外債成為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源,尤其是地方政府通過房地產企業進行的海外發債。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房地產海外融資渠道會朝收緊方向發展。張大偉則指出,目前時點還不足以引發地產債風險,但是要警惕中小地產商的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