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精裝房的裝修風格不滿意,自己裝修又總覺得太累太麻煩。”如何能省錢、省心、省力地把房子裝好,是許多消費者面臨的一大難題。而近段時間,家裝市場也并不“太平”。在看似“高性價比”的背后,卻充滿了消費者因裝修質量不佳、工期延誤、增項眾多等理由的投訴,甚至頻頻有一些企業被曝出資金鏈斷裂甚至跑路。
沒經驗卻圖便宜不免“貪小便宜吃大虧”
“平時是零關注,需要時則是高參與。”這是百萬家園總經理許國忠對絕大部分消費者面對家裝的評價。他說,之所以許多消費者會在家裝過程中掉進“坑”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這個行業不了解,信息不對稱,甚至在沒有需求的時候根本不會關注。而一旦到了實際裝修過程中,卻又盲目參與其中,以為只要自己“盯得住”,就不會出岔子。
家住豐臺的李先生此前曾致電本刊,“吐槽”自己在裝修過程中遇到的種種糟心事兒。“前期設計師出的圖紙和方案,到實際施工的過程中才發現有很多特別不合理的地方,以至于工人無法按其施工。”據李先生描述,除了設計和施工不對稱,過程中還遭遇了工長提出的多次增項,合同上約定好的工期,也沒有按時完工。
據記者了解,李先生是在某裝修公司選擇的相較市場平均價格較低的裝修套餐,后期的增項無數,花了不少冤枉錢不說,裝修的質量也不盡如人意。
“大多消費者的心態都是希望自己能承擔的越少越好。”許國忠告訴記者,很多時候消費者都會被裝修公司表面上提供的超低價套餐或看似貼心的服務所誘惑。“但據我們之前的分析和統計來看,合理的狀態下如果將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以及企業應有的基本利益都加在一起,最低的價格標準也應該在1500元/平方米。”他說,這應該是最低的配置,也就是實現質量和環保雙重達標,如果按照星級劃分,應該只能算是兩星級的標準。
質量瘋狂“縮水”
賬單頻頻“注水”
消費者之所以會在裝修的過程中“踩雷”,原因多集中在價格上。
近幾年家裝市場的擴張速度極快,競爭也愈發激烈,以低價吸引業主的手法更是普遍。“但簽約價格并不等于結賬價格。”許國忠說,裝企以低價切入,成功簽單之后,大量的增項收費就開始了,簽約的時候說好了是十萬塊錢,到最后可能十八萬也結不了賬。
“事實上,裝修公司所提出的低價根本無法達到盈利的標準,自然從材料的質量層面上就會偷工減料,增項的現象也就會頻繁出現。”許國忠表示,一個放心的工程,至少水、暖、電、氣這四方面是堅決不能出問題的,而依照目前市場上的價格,低于1500元/平方米的套餐都可能存在風險。
除此之外,家裝工程是要靠工人來落地實施的,工人往往是裝修過程中最不可忽視重要因素。“但很多時候工長與家裝公司處于一種較為松散的合作模式。”許國忠說,很多工長在正式開始工作之前,都沒有經過正規、專業的培訓。不僅如此,有些裝修公司為了吸引消費者,從而壓低套餐價格,但實際上卻并無利潤可賺,這就導致了多數工長不得不為了獲取短暫的利益,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甚至是讓消費者支付一些根本毫無來由的項目費用。
那么對于消費者而言,增強風險意識,強化對裝修企業的甄別是至關重要的。許國忠建議消費者在裝修之前,一定要花一些時間去學習一些基本的裝修知識,包括工藝標準、材料驗收等,必要時也可以尋求第三方監理的幫助,避免“入坑”。
行業亟需規范標準
戳破裝修“貓膩”
不得不說的是,當下龐大的家裝市場依舊是魚龍混雜。
業內人士認為,對企業來說,首先應當摒棄急功近利的心態,做實線下服務,確保服務質量全程可控,使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保護。而在監管層面上也應當及時跟上。
“目前我們正在朝陽區開設試點,居民可以向我們反饋自己在裝修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會根據所反映的問題,派出相關方面的專家,到現場做出相應判斷。”百萬家園總經理許國忠告訴記者,面對行業的種種亂象,中室協委員會也在緊鑼密鼓地制定相關的標準。“要讓企業按照監管部門制定的標準執行,未來,真正好的企業我們會將其列入紅榜,反之則直接進入黑榜。”據了解,許國忠提到的紅黑榜,預計于明年年初對外公布。
誠然,許國忠也坦言,家裝市場格局龐大,標準制定后,也不可能一時一刻就將整個行業進行“換血”,真正讓行業變得規范化,至少還需要三至五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