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2月份以來,為準確掌握在地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動態,減少生產損失,保障夏糧豐產豐收,大觀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當前小麥、油菜病蟲草害發生情況,開展系統監測和拉網式普查。同時,指導農戶科學防控小麥、油菜等重大病蟲草害,力爭做到早預警、早準備、早防治,盡最大努力降低重大病蟲草害造成的損失,確保重大病蟲害不暴發成災。
“春季是作物需肥需水的高峰期,也是促進苗情轉化,提高作物產量與品質的關鍵時期。我們及時調度作物長勢、化肥供應、土壤墑情等農情信息,因地制宜制定春季在田作物肥水管理方案。”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彭梅表示。
農技人員結合當前病蟲發生情況、長勢、病蟲歷史數據,結合氣象預報等因素,分析預測了當前病蟲草害的發生趨勢,及時發布預警預報信息,提出具體防治技術措施。通過微信、QQ、手機短信、明白紙等方式,廣泛宣傳。動員廣大農戶適時開展防治,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切實做好病蟲害防控。
“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民對種什么、怎么種心里沒底,更缺乏必要的種植技術。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按照‘實用、實際、實效 ’的原則,推出點餐式培訓,積極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同時,充分發揮田間課堂作用,注重現場培訓和實踐教學,使農民學用結合,達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陳昌華說。
截至目前,大觀區在田小麥3.5萬畝,油菜3.4萬畝,累計開展病蟲害調查6次,舉辦田間小課堂14場,指導農戶近60人次,印發技術明白紙130余份,發送技術短信息80余條。(單位:大觀區農業農村局 撰稿人:潘興貴 審核人:陳昌華)